如需代找中英文电子书,请加微信 wenyan90s
小说的散文化
散文化似乎是世界小说的一种(不是唯一的)趋势。
散文化的小说一般不写重大题材。在散文化小说作者的眼里,题材无谓大小。他们所关注的往往是小事,生活的一角落,一片段。即使有重大题材,他们也会把它大事化小。散文化的小说不大能容纳过于严肃的,严峻的思想。这一类小说的作者大都是性情温和的人。
散文化的小说不过分地刻划人物。他们不大理解,也不大理会典型论。
散文化小说的最明显的外部特征是结构松散。只要比较一下莫泊桑和契诃夫的小说,就可以看出两者在结构上的异趣。莫泊桑,还有欧•亨利,耍了一辈子的结构,但是他们显得很笨,他们实际上是被结构耍了。他们的小说人为的痕迹很重。倒是契诃夫,他好像完全不考虑结构,写得轻轻松松,随随便便,潇潇洒洒。他超出了结构,于是结构转更多样。章太炎论汪中的骈文“起止自在,无首尾呼应之式”。打破定式,是散文化小说结构的特点。
散文化小说的作者十分潜心于语言。他们深知,除了语言,小说就不存在。他们希望自己的语言雅致、精确、平易。他们让他们对于生活的态度于字里行间自自然然地流出,照现在西方所流行的一种说法是:注意语言对于主题的暗示性。他们不把倾向性“特别地说出”。散文化小说的作者不是先知,不是圣哲,不是无所不知的上帝,不是富于煽动性的演说家。他们是读者的朋友。因此,他们自己不拘束,也希望读者不受拘束。
散文化的小说会给小说的观念带来一点新的变化。
小说陈言
–抓住特点–
写景、状物,都应该抓住特点。写人尤当如此。宋朝有一个皇帝,要接见一个从外省调进京的官,他怕自已认不出这个官(同时被接见的还有别的人),问一个大臣,这个官长得什么模样。大臣回答:“这个人很好认,他长得是个西字脸。”第二天接见,皇帝一直忍不住笑。一个人长得一个西字脸是很好笑的。我们不但可以想见此人的脸型,还仿佛看见他的眉眼。这位大臣很能抓住人的特点。鲁迅写高老夫子的步态,“像木匠牵着的钻子,一扇一扇地直走”,此公形象,如在目前。因为有特点。
–虚构–
“虚构”即是说谎,但要说得圆。我们曾照江青的指示,写一个戏:八路军派一个干部,进入蒙古草原,发动王府的奴隶,反抗日本侵略者和附逆的王爷(这是没有发生过,不可能发生的事)。这位干部怎样能取得牧民的信任呢?蒙古草原缺盐。盐湖都叫日本人控制起来了。一个蒙奸装一袋盐到了一个“浩特”,要卖给牧民。这盐是下了毒的。正在紧急关头,八路军的干部飞马赶到,说:“这盐不能吃!”他把蒙奸带来的盐抓了一把,放在一个碗里,加了水,给一条狗喝了。狗伸伸四条腿,死了。下面的情节可以想象:八路军干部揭露蒙奸的阴谋,并将自己带来的盐分给牧民,牧民感动,高呼“共产党万岁!”这个剧本提纲念给演员听后,一个演员提出“大牲口喂盐,有给狗喝盐水的吗?肯喝吗?就是喝,台上怎么表演?哪里去找这样一个狗演员?”这不是虚构,而是胡说八道。因为,无此情理。
《阿Q正传》整个儿是虚构的。但是阿Q有原型。阿Q在被判刑的供状上画了一个圆圈,竭力想画得圆,这情节于可笑中令人深深悲痛。竭力想把圈画得圆,这当然是虚构,是鲁迅的想象。但是不识字的愚民不会在一切需要画押的文书上画押,只能画一个圆圈(或画一个“十”字)却是千真万确的。这一点,不是任意虚构。因此,真实。
–干净–
过去说文章,常说简练。“简练”一词,近年不大有人提,为一些青年作者和评论家所厌闻。他们以为“简练”意味简单、粗略、浅。那么,咱们换一个说法:干净。“干净”不等于不细致。
重读《丧钟为谁而鸣》,觉得海明威的叙述是非常干净的。他没有想表现什么“思想”,他只是写生活。
我希望更多地看到这样的小说: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干干净净。
如需代找中英文电子书,请加微信 wenyan90s
最新评论
此小说PDF epub mobie格式电子书,可以联系博主代找 原著电影也可以代找
哈哈 你也住在哪
谢谢你的建议,SSL证书好贵,嘎嘎
给小站加个SSL证书啊
长沙橘子洲头?
嘿嘿,看着挺好吃哒
羡慕哥哥,我也好想去
看着都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