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的语法》阅读笔记

如需代找中英文电子书,请加微信 wenyan90s

第一章镜头及如何取景 001
1.1 给观众展示什么? 004
1.2宽高比 005
1.3基本构建模块:不同的景别家族 007
中景 008
特写镜头 009
远景 009

1.4基本景别的拓展家族 010

大远景 012
经常被用作电影开场或开始一个新场景的定场镜头

全远景 012
人物,竖向九宫格3分之一大约

远景/广角 013
通常被认为是“全身”镜头,视角很广但距离较近,人物的头和 脚都在画面以内;

中远景 014
取景时习惯上将画面的下边框切到人物的腿部,更常见的是正好切到膝盖

中景 015
也叫“腰部”镜头,因为下边缘刚好切到人物的腰部,如果人物 手臂下垂到身体两侧的话,刚好切到略高于手腕的位置;

中近景 015
被称为“两颗纽扣”镜头(“Waist” shot),因为取景 时画面的下框线刚好卡到人物的胸部

特写 016
一个离得很近的人类被摄主体的全脸镜头

大特写 018
人脸尽可能地占据整个画面,同时也展示了眼睛、鼻子、嘴巴的 主要特征;

极特写 018
纯细节镜头,取景只取被摄主体的一部分,比如她(他)的眼睛、 嘴巴、耳朵或手等;

1.5章末回顾 019

第二章构图的艺术 021
2.1取景人物的简单法则 023

头顶留白 023
所以,一般来说,尽量不要给人物头顶太多空间,因为它会 浪费银幕空间,而且会与整体构图格格不入。

拍摄方式之主观VS客观 025

画面中的人物可以直视镜头并对电视观众讲话。这种拍摄方式被称为主观拍摄。

银幕上所有的人都表现得好像摄影机根本不存在一样。这种拍摄方式通常被称为客观拍摄。

视线留白 026

九宫格定律 028

2.2摄影角度 030
水平摄影角度 032
垂直摄影角度 038

2.3双人镜头:带两个人的画面构图 042
侧面双人镜头 042
直接面向摄影机的双人镜头 044
过肩规人镜头 046

2.4构图基础总结 047
2.5章末回顾 047
(1)给所有的景别留足够的头顶留白。
(2)判断主、客观拍摄方式哪一种更适合你的作品。
(3)给被摄主体留下足够的视线留白以平衡画面的重量。
(4)遵循九宫格定律,把重要的被摄物体放在画面横向和纵向三分 线的交叉点上。
(5)围绕被摄主体选择一个水平角度,保留更有意义的覆盖面(3/4 侧面是最常用的)。
(6)从中立、仰角、俯角拍摄以把演员的“权力动态”告知观众。
(7)侧面和直面摄影机的双人镜头最好选用远景到中景,但过肩双 人镜头最好选用中近景。

第三章构图进阶 049

3.1第三维 051
地平线 052
荷兰角 054
斜线法 055
电影空间的深度:前景/中景/后景 057
深度线索 059

3.2摄影机镜头:构图中的眼睛 060
构图是通过镜头创造出来的,而且你如何使用镜头决定着 在构图上和电影空间中获得的不同效果和结果。

变焦镜头 061
焦点:在画面中引导观众的眼睛 064

3.3构图中的光线:似有若无 068
光作为能量 069
色温 069
自然光或人工光 070

光的强度:感光度和曝光 071
场景里光的强度直接影响到景深范围

光的性质:硬光VS柔光 073
对比度 074
基本的人物照明:三点布光法 076
布景和外景照明 080

3.4章末回顾 。81
(1)理解如何在二维平面上制造三维错觉。
(2)地平线一 持水平和稳定。
(3)荷兰角一顷斜水平和垂直的线条以创造不平衡感。
(4)斜线法——利用消失点改变透视并创造深度。
(5)电影空间深度一一前景/中景/后景——你安排表演、从镜头开 始距离不同的一段区域。
(6)被摄物比例一一在画面中有近大远小法则。
(7)大气透视一水蒸气的朦胧感暗示遥远的距离。
(8)变焦镜头——广角和长焦镜头分别以宽视角和窄视角拍摄电影空间。
(9)焦点一一在你的电影深度中创造性地改变焦点将会在画面中引导观众的眼睛并让他们处于忙碌状态一推、拉、固定或跟焦点。
(10)景深——只有物体在景深区以内出现对观众来说才有可接受的清晰度,扩大、缩小或改变这个区域以完成更有创意的构图可以给你的 镜头注入能量。
(11)照明——光线对于实现你的基本影像的曝光总是必需的——除 此之外,还可以用光来从背景中分离物体、在画面中创造让人感兴趣的 组成区域、通过明暗调子对比来产生三维错觉、用高主光或低主光设计 以及使用色彩来树

第四章把镜头放在一起:预想剪辑过程 083
4.1在一个场景中匹配镜头 086
4.2连续性 086
4.3银幕方向的连续性 087
轴线:银幕方向的基础 089
假想线:180。法则 091
越轴 093

30。定律 093
往复式意向 096

视线匹配 098
视线匹配是一个“设定随后回报”的场景制造者。第一个镜头设定 一个期望,随后第二个镜头实现这个期望。重要的是从一个相应的有利 位置给第二个镜头取景,以便让观众产生跟角色相互关联的错觉

4.4章末回顾 099
(1)你拍摄的镜头必须剪辑到一起,所以请为这个过程作好计划。
(2)在表演中注意动作的连续性。
(3 )在切换的镜头之间保持银幕方向的连续性。
(4 )让注意力轴线为观众连接被摄物体。
(5 )在拍摄一个场景的选用镜头时利用视线和动作轴线去维持正确的银幕方向。
(6 )绕着拍摄圆弧把摄影机移动至少30。(或更多)并改变焦距,这样就不会有两个选用镜头看上去是从同一个角度拍摄的问题。
(7)除非有一个创造性的动机,否则在拍摄多人场景时要永远注意取景、角度、焦距等。
(8)视线匹配让观众有知情感和方位感。期望是在一个镜头中建立并在下一个镜头中回馈的。

第五章动态镜头:运动中的演员和摄影机 101
5.1演员调度 103
5.2运动中的摄影机 104
手持摄影 104
横摇和俯仰摇摄 105

横摇和俯仰摇摄的拍摄方法 107
起幅:几乎所有的横摇或俯仰摇摄镜头都应该从静止画面开始,尤其是当 你刚开始摄影的时候。起幅依然是一个构图出色、可以单独作为一个好 的静止影像的镜头。正是从这个起幅开始,被摄主体促使横摇镜头或俯 仰摇摄镜头开始运动。所以先让摄影机保持静止不动,让演员开始表演
摄影机运动:一旦被摄主体开始运动,摄影机运动也就开始了。摄影机的运动应 当是平稳的,并实际“引导”着被摄主体的运动。
落幅:当摄影机在被摄主体完成运动之前进入静止状态时,落幅就成功达成了。

5.3用于移动摄影机的设备 108
三脚架 109
移动摄影车 110
升降车等 114
5.4章末回顾 115
(1)把演员的运动限定在布景周围。
(2)手持摄影应当服务于叙事的目的。谨防过度摇晃和焦点不实。
(3)横摇和俯仰摇摄理想上应当从一个静止起幅开始,经过流畅的 摄影机运动,以构图出色的静止落幅结束。
(4)三脚架是获得用于剪辑的流畅、水平、稳定镜头的最佳方式。
(5)一个带轮子的移动摄影车,无论在轨道上还是仅仅在地板上, 无论是横移还是推拉,都有助于实现摄影机镜头的流畅滑动。
(6)斯坦尼康设备把最佳品质的平滑移动摄影车摄影和简易灵活的 手持摄影结合起来。
(7)升降车、吊杆和摄影升降机转臂能让你在很大范围内上下移动, 这给镜头增加了大面积的信息和宏伟的感觉。

第六章实际操作指南 117
6.1跟演员交流 119
6.2拍摄大特写或极特写 120
6.3保证眼神光 122
6.4为适应家庭电视制式而切割画幅 123
6.5用全方位云台跟拍动作 124
6.6为剪辑而拍摄重叠动作 125
表演的连续性 125
运动速度的匹配 125
过度重叠动作 126
6.7耗片比 127
6.8故事板和分镜头表 128
6.9永远有一个聚焦点 129
6.10为前后衔接的镜头留出适当的视线留白 130
6.11拍摄对话时匹配摄影角度 131
6.12把重要的被摄对象放在画面的上半部 133
6.13在作品中注意颜色的选择 134
6.14 注意头顶留白 135
6.15把喧宾夺主的物体留在镜头之外 136
6.16利用电影空间的深度调度多人镜头 137
6.17匹配三人对话场景中会迷惑剪辑师的镜头 138
6.18尽量把被摄对象的双眼展示出来 139
6.19注意小景别镜头中视线的方向 141
6.20 了解在拍摄时何时以及如何进行变焦 142
6.21给推拉镜头提供动机 143
6.22安全越轴的方法 145
6.23拍摄每个镜头时都多留出一点时间 146
6.24让所有的表演在停机前完成 147
6.25尽可能轻装简从地拍摄纪录片 148
6.26拍摄同一个场景时谨防连续性陷阱 149
6.27利用短焦距镜头隐藏摄影机运动 150
6.28拍摄特写镜头时小心广角镜头 150
6.29控制景深 151
6.30在镜头的开头打板 153
6.31章末回顾 154

第七章总结 157
7.1 了解规则是打破规则的前提 159
7.2拍摄是为剪辑打基础 159
7.3镜头应该为整个故事增色 160
7.4让观众尽可能融入其中 161
7.5努力做到不突兀 162
7.6熟悉设备 163
7.7熟悉主题 163
7.8 了解灯光状况:自然的和人工的 164
7.9研究已有的视觉作品 165
7.10 总结 165
重要词汇 167
译后记 184
出版后记 186

如需代找中英文电子书,请加微信 wenyan90s

赞 (2) 打赏

评论 0

如果您喜欢此文,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