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微的人性 李玫瑾》读书笔记

如需代找中英文电子书,请加微信 wenyan90s

前言

我们的社会需要有人去研究犯罪人。研究他们不仅仅是为了侦查,我们会发现这些人实际上是”人性”出了问题,也可以说他们心理上出现了严重的问题。研究这些问题,最最重要的是要了解他们这种心理问题的形成路径,也就是它是怎么发生的,然后我们才知道如何去帮助其他人不再出现这样的心理问题。

探究犯罪问题的根源与解决建议

一,正观念缺失

犯罪人在犯罪前的心理活动中,有的只是感受,缺失的是理性。不良情绪的日积月累,或因某种负面刺激引起的情绪,足以成为高智商者犯罪行为的原始动力。既然情绪活动可以跨越优秀的智力活动过程,那么,在人的内心中有没有一种力量能够不同于认识过程并能与情绪匹配,在瞬间对人的行为发生制动作用?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另一种心理现象:观念。

观念与认识虽然都起源于感知觉,但观念与认识又有很大的不同。认识需要一个学习过程,它需要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而观念不同,观念的形成不在过程而在经历,有时只需要一次经历就可以形成一种观念。经历如一个事件、一个场景、一幅画面、一个表情等等,这种事件的经历都可以让人形成一生难忘的印象和内心画面,即心象。由于观念的直观性,获取简单,存在方式为生动的画面,所以观念可以成为意识流的素材在人的一生中时而闪现或出现在脑海中,进而影响人的情绪和决定。例如,幼年发烧时母亲俯身查看的面庞(慈母的观念),一次闯祸后父亲愤怒的表情(再也不敢的观念)。再如,爹妈在饭桌上因某一件小事说出这样的话:“咱们可不能干那种事! ”“伤害别人那是作孽呀,那要遭报应的……”于是,孩子知道了:”这事绝不能做!”或许一天,父母当着孩子的面拒绝了不义之利,退回别人多找的钱,这种情景在孩子还不明白为什么时,父母说道:“记住,咱家人穷志不穷!咱不占人家便宜……”父母这种自尊自制的言行举止都会给孩子留下一幅画面,形成一种观念,让这个孩子长大后一生都以“不占别人便宜”为自己的观念。

很多人成长中由于各种原因失去了这种因经历而形成观念的机会,从而造成他们一生的心理空缺:缺乏暖意判断的根据,从而形成潜在的心理危机。

解决建议:
从小培养正观念;如:善待他人是救命的东西

二,心理抚养不健全

我曾遇到许多自觉无助甚至绝望的父母,他们面对自己养大的孩子时,突然发现孩子变得”陌生与可怕”,曾经非常乖巧的孩子突然变得狂暴。当他们无奈地向我诉说孩子的问题时,当他们把孩子领到我面前时,我只有一个感受:为时已晚。他们错过了心理教育的最佳时间。

人的心理发展最早出现的就是情感,但那个情感叫作“依恋”,就是只对一个人。小孩半岁多开始认人,就认这一个,这个人来他没意见,别人来他马上就闹,对吧?慢慢大一点了,情感越丰富的抚养,孩子听到声音和看到面孔越多,他的言语表达就越好。他只要说得好,就会出去结交小伙伴。伙伴关系好,他就会有一个群体交流的过程。这就是人初期一个社会性的发展。如果没有这个经历,这个孩子就话少,后面和社会交往就会有困难。情感发展是有台阶的:早年是父母,就是上下关系;紧跟着是同伴;然后是师生,这是双向的;再大了就是同性。一般同性的发展是在小学六年级到初—、初二,初二之后基本就开始是异性,我们叫花季。花季就是异性。异性之后,当他真正恋爱的时候就开始不自私了,之前都是自私的。为什么呢?当我爱他的时候,我有好吃的给他留一口,我有电影票就把他叫上,这就是爱的扩展了。什么时候完成一个人成熟的爱呢?就是当他能够对一个陌生人感受到一种东西,比如看到清洁工人,心想他这么辛勤是为了他的家庭,绝对不要伤害他,这就是一种博爱了。博爱,就是说他能够对陌生人的感受产生共鸣。我们可以看到药某某对他妈妈很好,但他对陌生女性不好。有很多人实际上情感缺失在哪儿呢?就缺在发展不完整,这是家庭教育中的缺陷。

事实上,人的情感就是在这个需要与满足的互动过程中形成的。

那么,这个过程首先需要一个稳定的抚养人,还要有一种身体上的接触。如果你只是把他放到床上,把奶瓶往他嘴里一塞,这种抚养也能长大,但他跟人绝对不亲,他没有与人的肌体接触感。所以,你去研究变态的人就会发现,他们都是没有跟人的那种身体亲密感。
。这种稳定的抚养需要多长时间呢?至少要六年,可延到12岁。

如同医生看着痛苦的病人,许多病人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生病,他们只能诉说生病的痛苦……事实上,多数疾病都与病人自身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尽管有遗传问题,尽管有环境问题,但生活方式是最主要的因素。孩子的心理问题也同样如此。一般而言,孩子出现行为问题或心理问题,如逃学、撒谎、网瘾、顶撞父母、离家出走、动辄自杀,还有打架伤害、参与抢劫等,“心理发病期”多在12岁前后至18岁前后。但是,这一年龄段的行为问题和相关的心理问题都源于12岁之前,而且大多源于父母对孩子的抚养方式。

现在很多人之所以出问题,就是在早期这个阶段出了问题,尤其是人的情感出了问题。

解决建议:
健康的人生需要养生,更需要情感抚养,心理抚养,情绪修养。
人在幼年需要心理抚养, 大家在做父母之前需要想好以下问题:

  1. 是否有足够的时间来陪伴孩子成长?
  2. 是否有足够的耐心来陪伴孩子?
  3. 是否知道孩子心理发展的几个基本阶段,每个阶段需要父母来做些什么;心理抚育的内容哪些在先,哪些随后;哪些是基础性的心理抚育,哪些是一生的心理抚育?有条件者一定要阅读《发展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

同时,我也想告诉那些成天担心、害怕孩子出问题的父母:只要你们夫妇相亲相爱、相互尊重,只要家庭和睦,只要你们在日常生活中遵德重礼,处理问题时有理有节,你们身边的孩子差不到哪儿去!—摘编自李玫瑾随笔《幼小时的耳闻目睹决定人的观念》

三,社会发展带来的问题

傅剑锋:父母与孩子的关系,现在看来不只是一个简单的亲情问题,我觉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发展的问题。
李玫瑾:你说的非常对。我认为现在我们都看到了奶粉的问题,看到了空气、水在被污染,但是我们没有看到人的生活环境即家庭在被破坏、被污染。你可以研究我们近些年的一些案件,你会发现:要说穷吧,我们没穷过20世纪60年代初,那时候是三年困难时期呀;要说乱吧,我们没乱过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十年内乱。可是,为什么那时候没有这些稀奇古怪的、砍杀儿童的案件?为什么现在这么多?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些作案人的情感异常。而他们的情感异常在哪儿?就在于他们成长当中情感养育的过程缺失了。
窦文涛:您说这个跟现在中国社会转型太快有没有关系?
李玫瑾:肯定有关。所以现在我在呼吁一个问题,就是6岁之前爸爸妈妈不要离开孩子,就六年。在最重要的头六年时间里,父母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很少。当这个成长环境被破坏了,人性就乱了,你后来再去教育是没用的。
窦文涛:孩子是国家的,我们得有这个观念,不是父母私有的, 可以随意处置。
李玫瑾:不光是国家的。这个孩子长大了,他的破坏行为可不止对他们家,是对全社会。
傅剑锋:是由整个社会来承担的。

解决建议:
保护好祖国的花朵

更多有意义和值得深思的观点

1,许多犯罪的心理实质是一种人生的迷失

窦文涛:所以说,很多时候人不是生而平等的,人真的不是生而平等的。
傅剑锋:从体质到地位等等。
李玫瑾:这类人基本上就一个方式最好:把他们养起来。同时,社会 不重视优生优育的话,这个问题就会一直存在。而且,这部分人在犯罪人群当中至少能占到10% ~ 20%。
傅剑锋:这么高啊!
李玫瑾:你到监狱里去调查,比如有不认识字的,没上过学的,或者听不懂的,连钢笔都不会拿的,我见过很多这样的人。

2,男人长得丑不怕,你一定要肯吃苦
李玫瑾:我曾经概括过男人吸引女人有几个角度:
第一个,长相;
第二个, 长相不好不怕,你只要能说会道;
第三个,有钱;第四个,有权;
最后一个, 如果前面四个你都不具备,你有情有义也行。
什么叫有情有义呢?就是你待人实在,能吃苦,能为人付出。那么,这种男人也会有人爱。
什么人最糟糕呢?就是前面几个条件都没有,又特自恋,自尊心很强,心高气盛,而且自身能力又很差,不能吃苦耐劳,达不到目的时就容易愤怒,这种男人就很麻烦了。
窦文涛:取到真经了,哈哈!
李玫瑾:所以我就说,男人长得丑不怕,你一定要肯吃苦。

3,观察酒德是选女婿一个很重要的方法
4,光善良没有理性,那是愚昧,很容易被人骗,所以善良一定还要有理性。
5,所有的心理疾病,其背景就两个问题,一个是遗传和生理, 还有一个就是环境和经历。
6,农村女性的生活状况更值得关注,女性比男性更应该受教育
7,特别暴力的人往往是内心怯懦的人
8,情绪就是人的需要在满足与否的情况下出现的生理反应、心理体验和外部表现。
9,家庭暴力应该零容忍
10,恋爱的时候,你可以爱一类人,但是结婚的时候,你只能选一个人
11,宠溺抚养首先容易造成人的低能,尤其是生活自理能力和吃苦耐劳的能力较差。其次,还容易造成人的观念混乱,令人缺乏基本的是非判断力。

如需代找中英文电子书,请加微信 wenyan90s

赞 (2) 打赏

评论 0

如果您喜欢此文,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